白领理财与现金为王
2007年8月开始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给中国经济带来了挑战,其影响至今还没有完全消除,世界范围内的余波仍在飘荡。全球金融危机关头,中国也面临着巨大的历史机遇。一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集中精力发展过去一直滞后的公共交通体系、铁路体系、再生能源体系,增加用于节能减排的投入。二是,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可持续经济。把服务业作为新的开放重点, 通过扩大开放,承接国际高端制造业的转移,同时坚持自主创新,坚持发展高端科技,迅速提升中国产业结构,消除结构性短缺或结构性过剩。三是,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刺激内需。内需不足的原因是人们没有从经济发展中普遍充分受益,导致消费力滞后。从刺激内需做起,切实转变中国经济增长的拉动方式。
在此大背景下,我们企业从2008年开始,强调的经营方针是,聚焦国家战略,坚持科技创新,积极拓展市场,努力转型发展。具体24个字:谨慎原则(核心是规避风险)、现金为王(核心是经济效益)、科技创新(核心是技术强企)、以人为本(核心是劳动效率)、注重发展(核心是科学定位)、质量第一(核心是占领市场)。
为什么要强调“现金为王”,这里说的是“流动性”,具有流动性的财产,才是真正的财产。我们拥有了美国许许多多的国债,但是不能随时可以全部变现的。我们企业有许许多多的应收账款,但是不能马上就可以回来的,企业需要钱,还需要不断向银行去贷款。你自己有许多钱,但是都借在朋友的口袋里,你去讨钱,十年不赖账,十年也不还。其实,许多时候你自己的资金也是相当紧张的。良好的财产流动性,决定了你是否真正有钱。《新民晚报》2017年3月11日,有一篇《家庭理财流动性最重要》的文章,很值得年轻白领看一看。
A在大型通讯公司工作10多年,在深圳有2套房,月薪税后2万多,虽被劝退,手里的公司股票也换了几十万,应算是个中产了。没想到一离职马上陷入困境,原来妻子没工作,有2个小孩,每个月还房贷近3万元……这种“财商”真是急人。A最大的问题就是理财没有流动性,一旦失业就“资金链断裂”。他有三步错:
一步错 钞票全部押房子上
本来A在大公司月薪税后2万多,还有奖金和股票分红,虽然2010年贷款买了一套房子,房贷也不过每月6000多元,可以说是日子非常好过的。
但是2015年A在手头只有10多万的情况下,却用第一套房子抵押了70万作首付(是民间借贷,每个月要还7000元利息),买了价值260万元的第二套房子,相当于全部家产和未来都押在了房子上。这样一来,A有2套房子,却背了3笔房贷:第一套房子6000多元,第二套房子房贷17000元,抵押贷款7000元,加起来一个月要3万元。不管是在哪个城市的打工族,都是压力山大。
正确对策:止损。卖掉一套房子,还清民间借贷和部分银行贷款,降低月供压力,提高家庭财产的流动性。
二步错 脱底棺材做月光族
即使A没有被离职,他在原单位月薪2万多,每个月要还3万元的贷款,虽然没有乱花,但依然“月光”,怎么可以呢?更可怕的是A家的“人力资源”流动性也很差:只有他一个人赚钱,妻子多年不上班,2016年二胎后更只能呆在家里。
最简单的数学题就是量入为出,有多少钞票办多少事情,能够养得起几个才能生几个,2013年中国十大城市生育成本排行榜,上海养一个小孩从怀孕到上大学,成本是247万元,二胎实在是个奢侈品。
正确对策:开源。盘活家庭的人力资源,小孩请双方老人帮忙带,让妻子重回职场,提高家庭收入来源的“流动性”。
三步错 拿得到不等于拿得长
如果A能够坚持在原单位呆下去,“脱底棺材月光族”也能够咬咬牙挺过去。但错就错在公司派他去海外工作不愿意,正好给了公司劝退他的理由。
A原来的公司虽然是大型名企,本人算是高级人才,但在人力资源市场上“流动性”并不好:由于长时间都在公司做“镙丝钉”,一出来才发现,人力市场上吃得开的是全能型的人才。他面临高不成低不就的窘境,高管做不了,做中层显然拿不到3万月薪,还房贷都不够。拿得到不等于拿得长,签了“无固定期限合同”,并不意味着你可以呆到老,公司可以随时让你走人。
正确对策:充电。不要浪费时间,除了马上找工作上班增加收入,还要积极充电,完成螺丝钉到全能型选手的转变,才能提高自己在职场的“流动性”。
评论